儿童发育障碍饮食营养治疗实践培训及相关研讨会成功举办,营养微生态等新策略引关注
近日,中国营养学会发育障碍和营养治疗分会儿童发育障碍饮食营养治疗实践培训暨全国儿童青少年发育障碍的营养和免疫治疗新策略研讨会在北京举办。该活动由中国营养学会发育障碍和营养治疗分会主办,北京协和医院承办,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协办,线下约 90 余人参加,包括临床医生、高校及企业代表和相关从业人员。

分会主任委员尤欣开场致辞,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尤欣指出,尽管推进相关工作辛苦,但大家共同做难而正确的事很有价值。目前,分会重点推进四件大事:举办年会、开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培养项目、推进儿童青少年饮食和营养状况调查项目、开展饮食与肠道菌群治疗发育障碍相关疾病的研究。此次研讨会便是继续教育培养项目的重要内容。

11 月 15 日下午,6 位专家进行儿童发育障碍饮食营养治疗实践培训课程。他们来自北京和睦家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从不同角度深入讲解儿童发育障碍的营养干预和饮食治疗策略,为治疗提供宝贵经验和方法。培训课程内容涵盖营养干预及抗炎饮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抽动症、特殊碳水化合物饮食干预策略等,为儿童发育障碍治疗提供丰富理论与实践指导。
次日,青少年发育障碍的营养和免疫治疗新策略研讨会也顺利召开。除了培训班授课的尤欣、张纪水、许鹏飞三位专家,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杨蓉、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兼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邓宇虹、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的营养科主任朱翠凤、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徐新杰等专家也作为主讲嘉宾加入了本次研讨会。研讨会涵盖孤独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肠菌移植应用、营养微生态医学应用等重要议题,其中肠菌移植、营养微生态医学等新技术备受关注。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兼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邓宇虹教授向我们全面介绍了营养微生态医学在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她指出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是一个脑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器质性脑病,一个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患者往往表现为同时患上多种共患病如癫痫,孤独症,多动症,智力低下,抽动症等,它们本质上是一个病。神经发育障碍性脑病是在遗传背景下(大多为遗传易感性,少数为因果致病性),由于孕期母体各种原因的免疫异常,影响胎儿发育,尤其是影响免疫系统发育,出生后不能对环境产生正常的免疫反应,导致免疫性脑炎,从而损伤脑部不同部位而产生的不同症状。而早期使用有益肠道菌群定植可以促进免疫系统的发育,纠正脑部炎症,促进脑发育,治愈疾病,但免疫反应过久或过于严重,则治疗无效!

她同时向我们介绍了目前的益生菌种类,一代益生菌为常规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它们对于神经系统疾病改善的作用微弱,而二代益生菌脆弱拟杆菌BF839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肠菌制剂,在癫痫及共患病中的治疗中,中国已经取得了领先世界的疗效,在动物和临床试验中都发现其可以减少癫痫发作,尤其对于自身免疫相关性癫痫,早期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治愈率,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它在孤独症的临床治疗中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在她们刚发表的一个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中,发现其显著改善刻板行为(-52% Vs -18%,P<0.05);这在〈 4 岁 儿童中更为显著,ABC 总分明显改善3倍(-37% Vs -12%,p=0.106);在CARS≥30分的ASD儿童中,ABC 总分改善显著高于安慰剂组3.5倍(-30%Vs-8.6%,P<0.05),并显著改善胃肠道GSRS评分( -16%Vs +8.7% P<0.05),显著改善CARS评分(-14.5Vs- 5.9%, P<0.05),通过添加营养素联合多种微生物制剂等综合治疗方案实现“轻”粪菌移植的理念,疗效可能与粪菌移植类似。但是在>4岁的孩子中,ABC 总分改善与安慰剂组差异不大(-22%Vs -16.9%,p=0.6)。因此,邓宇虹主任呼吁,时间就是大脑,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尤为重要!



本次培训班暨研讨会通过通过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及科普宣传等工作,促进发育障碍和营养治疗相关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及产学研融合发展,更好地推进了发育障碍和营养治疗领域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及应用相结合。会议中围绕营养和肠道菌群等新策略展开的学术探讨,发现:孤独症,癫痫,抽动和多动,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等神经发育障碍,是一种与免疫和炎症高度相关的疾病,通过对膳食模式、肠道菌群等环境因素的干预,来实现平衡免疫和抑制炎症,在临床研究成果上已经看到显著的收益。未来,营养和肠道菌群在发育障碍治疗中的作用应更加被重视,持续探索创新策略,为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更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