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胡鑫宇事件?抑郁症治疗有新思路——营养肠道微生态技术案例

成功案例 Sep 30, 2024

作者:曾婷 邓宇虹

             青少年期抑郁症

  青少年期抑郁症通常有以下临床表现:生理层面,出现难以解释的躯体疼痛、食欲差、体重减轻、失眠、乏力;情绪层面,出现心情低沉、易怒、担心、恐慌;认知层面,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罪恶感;行为层面,出现哭泣、攻击行为、逃课、说谎、酗酒、吸毒、自残、自杀等。我国青少年抑郁发生率逐年增高,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

案例展示

  轰动一时的胡鑫宇案件终于落下了帷幕,官方认为是自缢身亡,很可能是心理问题导致的。我在门诊也见过不少抑郁症的青少年。

  小仪是一位16岁的花季少女,本应该在学校,求学交友的快乐孩子,却在一次肺部感染后出现了严重心理问题。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小仪情绪反复低落,不仅无法正常求学,而且出现自杀倾向,还有多次自残行为,她的手腕上一道道割腕的痕迹触目惊心!父母非常痛心,带着她四处求医。

                 图1

   2020年小仪到脑科医院就诊后,诊断为“重度抑郁症”(图1),开始常规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并进行了8次电疗,但效果并不明显。她出院后不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到我院就诊时,检查的脑电图出现了明显的癫痫波(图1)。其主治医生给予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同时在诊断中考虑还存在慢性脑部炎症的可能(怀疑与最初的肺炎有关)。小仪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也接受了微生态制剂干预调整免疫。

  半年后,小仪的病情明显好转,癫痫没有再发,抑郁症状基本消失,不仅减量了抗抑郁药物的服用,1年后复查的脑电图显示正常了。但是据家长反馈治疗期间有一段时间,她停止服用微生态制剂,又出现情绪低落,有复发的倾向,重新服用后症状又缓解了。

  在一年后,她重返了校园。家人非常开心,写来了一封感谢信(图2),我们也很为她高兴,希望小仪能够重新开始美好的人生!

专业分析

  目前抑郁症的病因不明,治疗以抗抑郁药物对症为主,但仍有30%~40%患者的药物治疗疗效不佳[1],且药物可能会产生恶心、肥胖、镇静等不良反应[2]。
近年来人们把抑郁症与肠道菌群联系起来,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图3)。我国学者谢鹏发现:将来自抑郁症患者的粪便菌群移植到无菌小鼠肠道中,会导致小鼠的抑郁样行为,这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的生态失调可能在抑郁样症的发展中具有因果作用[3]。更有研究发现:采用粪菌移植和益生菌定植可以改善抑郁症症状:[4]。小仪的抑郁症可能与她的一次肺炎有关,无论是肺炎导致的感染侵袭脑部还是由于治疗肺炎使用的抗生素破坏了肠道菌群,导致的脑部免疫异常,提示抑郁症是一个器质性的脑病。我们通过调整肠道菌群很好地治愈了她的抑郁症,提示肠道菌群可以作为抑郁症治疗的新思路。目前大量的研究发现:大脑和肠道可通过神经、内分泌、代谢和免疫等途径相互影响[5]。某些经典被认为是大脑疾病的神经系统疾病也可能在肠道中存在病因,尤其在精神类疾病方面,值得进一步关注。

参考文献

[1]Rush AJ, Trivedi MH, Wisniewski SR, et al. Acute and longerterm outcomes in depressed outpatients requiring one or several treatment steps:a STAR*D report[J]. Am J Psychiatry,2006,163(11):1 905-1 917.

[2] Anderson HD,Pace WD,Libby AM,et al. Rates of 5 common antidepressant side effects among new adult and adolescent cases of depression:a retrospective US claims study[J]. Clin Ther, 2012,34(1):113-123.

[3] Xie P etal. Gut microbiome remodeling induces depressive-like behaviors through a pathway mediated by the host's metabolism. Mol Psychiatry. 2016 Jun;21(6):786-96.

[4]Mayneris-Perxachs J,etal. Microbiota alterations in proline metabolism impact depression. Cell Metab. 2022 May 3;34(5):681-701.e10.

[5]Wang HX,Wang YP. Gut Microbiota-brain Axis[J]. Chin Med J (Engl),2016,129(19):2 373-2 380.

标签

曾婷

营养学硕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要致力于营养肠道微生态技术临床研究。擅长儿童营养障碍,非药物减重,胃肠功能障碍,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和荨麻疹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高血脂、痛风等代谢性疾病的营养治疗。 目前担任广东省保健协会营养保健分会 委员广东省家庭医师协会营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营养学会肠道菌与营养专委会;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临床营养与消化疾病专委会委员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