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石无效的青少年“抑郁”心结怎么解?来看一名高中生抗“抑”的心灵愈方
作者:罗毅、廖昕昱
青少年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障碍,临床显著特征为持久的心境低落、兴趣丧失、精力减退,且常伴有认知障碍、生物功能紊乱。大量研究表明,受学业压力、家庭环境和社会竞争等多重因素影响,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约有24.6%的青少年存在抑郁症状,居全球首位。青少年抑郁症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导致学业失败、社交障碍、自伤甚至自杀等一系列严重后果。虽然临床药物治疗可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病残率及自杀率,但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不利[1]。
案例详情
2022年底,高中生小宇(化名)被确诊为抑郁症,随后在某医院接受经颅磁刺激治疗和心理治疗,但效果不佳,最终中止治疗并辍学在家。2023年,小宇尝试了药物治疗结合心理咨询,坚持一个半月后,因无法忍受抗抑郁药物带来的肥胖、失眠等副作用,自行停药并中断心理咨询。然而,同年10月,抑郁情绪复发,患者入住专科医院治疗3周,病情仍未好转。
2024年9月30日,医院的心理评估显示小宇存在重度抑郁和中度焦虑,重新开始心理治疗。长期的抑郁和焦虑已严重影响其生理功能——食欲极差,仅在难以忍受饥饿时才勉强进食,且常伴随严重呕吐。此外,他还出现胸闷、头痛、呼吸不畅等躯体化症状。


日常生活方面:小宇感觉极度疲惫,白天精力匮乏,行动困难,大部分时间只能卧床玩手机;夜间则严重失眠,难以入睡,即使入睡也仅能维持2-3小时;
情绪上:他深陷负面情绪,对丧失基本生活、学习及社交能力感到绝望与自责,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认知功能方面: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极低;
社交上:与家人沟通极少,自觉缺乏支持,在学校常与师生发生冲突,同时因情感关系困扰而难以把握人际边界。
经过1个月的心理咨询,患者情绪略有改善,但躯体化症状仍较严重。期间,因在校与老师发生冲突,抑郁情绪再次加重,认知功能下降导致的学习问题也使其备受困扰。2024年10月底,为改善在校表现,小宇在坚持心理咨询的同时,开始服用脆弱拟杆菌BF839,乳酸乳球菌乳亚种AD-839、格氏乳杆菌TTYS-839、朱红硫磺菌ttys-997复合微生态制剂辅助治疗。
治疗进展
15天后:睡眠和饮食状况改善,睡眠时间显著延长,情绪趋于稳定,注意力和认知能力开始恢复。
1个月后:整体情况明显好转。
1个半月后:咨询过程中,患者不再频繁描述身体不适,未再提及自杀,负面情绪显著减少。在咨询师鼓励下,患者开始尝试运动并进行简单学习。
尽管患者未严格每日服用益生菌,但咨询师观察到其对心理咨询的接受度提高,抵触情绪减弱,行动能力改善,能更积极地调整生活状态。

2025年1月,患者因经济压力出现情绪波动,但在心理干预下能够有效应对,且未再表现出对治疗的抵触,能主动与咨询师探讨解决方案,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积极尝试。此次危机处理后,患者通过心理咨询明确了未来努力方向,饮食和睡眠基本恢复正常,并对自身改变感到满意。至2025年4月,患者已基本恢复正常的学业与生活。
专业分析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除大脑内五羟色胺等神经递质水平异常外,抑郁症患者体内的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与乳酸菌等菌群数量与健康人群有明显差异。此类差异不仅影响患者对五羟色胺前体色氨酸的消化吸收能力,且肠道菌群失衡与易位亦可能导致患者体内炎症水平上升,引发抑郁表现 [2-3]。
在该案例中,学校、家庭和同辈间紧张的人际关系与学业压力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了小宇后期严重的抑郁状况。同时,长期的抑郁焦虑时期使小宇身体极度虚弱,不仅缺乏体力,且基本的睡眠、进食和代谢功能也处在紊乱状态。心理咨询疏导了小宇的情绪,肠菌能够改善使用者肠屏障健康状况,减少肠道细菌易位带来的炎症,调节小宇肠道健康与吸收色氨酸等调节血清素等神经递质水平,从而产生抗抑郁作用 [4]。同时,肠道菌群也参与了人体的应激反应 [5],小宇肠道菌群健康的改善有助于降低其应激水平,帮助咨询师和小宇提升他应对压力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爱敏,孙明明,.团体心理干预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贵州医药,2025,(06):997-999.
[2]Maes M,Kubera M,Leunis JC. Increased IgA and IgM responses against gut commensals in chronic depression :further evidence for increased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or leaky gut.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12,141(1):55-62.
[3]Wallace CJK. The effects of probiotics on depressive symptoms in humans:a systematic review. Annals of general psychiatry,2017,16 :14.
[4]Ranuh R,Athiyyah A F,Darma A,et al. Effect of the probiotic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IS-10506 on BDNF and 5HT stimulation role of intestinal microbiota on the gut- brain axis. Irani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2019, 11(2):145-150.
[5]He H,He H L,Mo L,et al. Priming of microglia with dysfunctional gut microbiota impairs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 and fosters stress vulnerability of mice. Brain,Behavior,and Immunity,2024,115:280-294.